前文提到上周末买了一辆小电驴,本周兴高采烈地骑着上路了。原本预想着通过小电驴解决接娃上学和我上班3公里通勤的问题,但实际骑了一天通勤,事与愿违。
电驴通勤,从入门到放弃
周一送完母子俩后,我准备直接骑行到公司,奈何刚从地铁站折回几百米,还在家附近的一个红路灯路口,暴雨突然袭来,赶紧将车子弃在路边划线停车区,人跑进肯德基店里避雨。等了十来分钟后雨渐小,将车子骑回家里楼下车棚了,然后锁车走到到地铁站坐两站地铁到公司。
周二都还没等送完母子俩,在送娃到幼儿园,转送中秋去地铁站的路上就突然下起雨来,我心想通勤计划又泡汤了,好在下了三五分钟就停了。于是我沿着深南大道骑行到了公司,将车子停放在了公司楼下划线停车区。
虽说第一次小电驴通勤安全抵达,但体验很不好,一路上有五六个红绿灯要停下来等,在红岭中路、上步路与深南路的两个十字路口,为了不走地下通道,分别需要绕到地面斑马线通过。前两项还无非就多花点时间,最难受的是,一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全程都在跟别的电动车、共享单车和行人抢道而行。一不小心就会擦到别人,或者别人撞到自己。
这是骑行的糟糕体验,但我没想到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停车取车难。我跟一同事说我今天骑小电驴来上班了,她问我车停哪了,还说附近很不好停车。我回答说很好停呀,就放在我们办公楼下旁边划线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很空。她笑而不语,而我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天中午,因为没点外卖,想去一家距离公司1公里左右的餐馆吃饭,我说骑电驴去吧,刚好有两个头盔。于是下去取车,傻眼了,车子被包围了,塞得严丝合缝,两个人分别把两旁的几辆车子由远及近慢慢挪出些许空间之后,才勉强将我的车子抽出来,真是服了。去到那个餐馆要穿越华强北,大中午骑电驴穿行在华强北,真是地狱级体验,道路本来就窄,一左一右还分别摆放了两排密密麻麻的电动车,还要时刻留意蹿出的外卖车和行人。
吃过中饭回到办公楼下,发现完全没法将车塞回划线的停车区里面,我让同事先上楼,我绕附近转一圈看有没有别的停车区可以再容得下一辆电动车。转了一大圈,没能寻得一个空位,我又骑回到原地,恰好有个人重复我之前的抽车流程在取自己的车,等他骑走,我终于停进去了。
下午6点下班去取车,比中午好一些,能够比较快推出来。但回家路上就比早上路况更加严峻了,下班高峰期,比早上人流量、车流量都大许多。我小心不撞别人,我担心别人撞到我呀。
然后第二天,我就坐地铁去上班了。电驴通勤方案,从入门到放弃,只花了一天时间。
华强北的电动车——整整齐齐、密密麻麻
看图说话——我该如何取出我的电动车?
有关电动车的一篇文章、一期播客
-
-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深圳市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上的政策变迁和城市管理的挑战,通过在电动车管理上的实践,反映了城市管理在满足市民需求与维护交通秩序间的博弈和平衡。
- 电动自行车从2022年8月1日开始上牌,这一政策意味着电动车在深圳从此拥有了合法性。
- 城市管理策略变化:从十几年前对摩托车的"一刀切"禁止,到现在为电动车备案上牌,深圳市的城市管理策略经历了从"禁"到"限"再到"疏"的变化。
- 深圳"禁摩"缘起:90年代末,深圳及珠三角沿海城市出现了"飞车党",导致市民和警方对摩托车的不满。2002年的513特大抢劫案后,深圳开始严厉打击摩托车犯罪。
- 摩托车禁令:2003年,深圳在特区内部分道路禁止摩托车行驶,随后禁摩范围扩大。禁摩政策显著降低了飞车抢夺案件。
- 电动车兴起:尽管摩托车风波平息,但电动车数量激增,一些电动车甚至加装了摩托车发动机。深圳市交警从2012年开始从"禁摩"扩展到"限电"。
- 2016年整治行动: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查扣了大量电动车,但也影响了快递行业。
- 社会反响:整治行动引发了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促使交警采取了新措施。
- 非机动车道建设:深圳人大代表建议加强非机动车道建设,以解决电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问题。
- 电动车管理规定:深圳出台了《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对电动自行车登记、出行、停放、充电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 电动车的社会意义:电动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深圳人奋斗的起点,对普通居民和服务业工作者都有重要意义。
- 未来展望:文章最后提出,深圳应是一个平等包容的城市,无论是四轮车还是两轮车,都应有其在城市中的合理位置。
-
- 声东击西的这期播客里面也谈到了内地这么多年来有关电动车的治理及城市管理的很多政策变迁。
- 中国电动自行车(电瓶车)是通勤量最大且几乎没有相应基础设施安排的工人阶级交通工具。
- 电动自行车管理体系非常混乱,无法精确掌握每地的具体数量,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体系仅掌握上牌数据而不了解报废等情况,导致无法准确统计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数量。
- 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超过两亿辆,超过小汽车数量,是中国所有机动车中保有量最多的类别之一。
- 中国电动自行车目前面临两大突出治理问题,一个是充电电池问题,另一个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 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覆盖面广泛,从低收入阶层到高收入人群都有使用,尤其是在拥堵的城市环境中,电动自行车因其快速便捷成为了高效出行工具。
- 市场上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现有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不够快,希望能满足类似于摩托车的快速出行需求。因此,很多厂商会通过非法手段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以增加行驶速度和便利性,进而引发市场混乱现象。
- 停车问题是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商场门口、小区内部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由于缺乏足够的停车位,电动自行车往往随意停放,甚至侵占人行道和路边,严重影响公共秩序。
- 新国标旨在规范电动自行车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行为,以提高安全性,并将其定位为可以与自行车混行的低速轻型交通工具。同时,它还要求保留脚蹬子功能,使电动自行车在必要时仍能进行人力驱动,以更好地适应混合道路交通环境。新国标在提升电动自行车质量和降低速度的同时,增加了对车辆形态的改造,使其更接近自行车设计,从而便于与其他道路用户混行。尽管如此,该标准在保障安全性和实用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分裂状态,例如允许电动自行车承载更多重量和行驶更快的速度,这也反映出在法律分类(作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些声音
“一个舒服的城市道路,必定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共同组成的。深圳作为所谓的一线城市,这方面真的很落后”。
“我开汽车时讨厌电动自行车,我骑电动车时讨厌汽车,我步行时讨厌他们所有”。
“骑小电动上班多香,即骑即走,不堵车,但是它堵人!骑车的讨厌那些走路不靠边还看手机挡道的行人,走路的恨死那些骑车的飞来飞去的。归根到底就是深圳没有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做好分离,还有,坑坑洼洼的砖头路骑起来真是太难受了😣理想是沥青道路。希望深圳政府早日把非机动车道给做好吧,不要整天就知道抓人,他们为啥走机动车道你们心理没点数吗”
❤